專屬客服號
微信訂閱號
全面提升數據價值
賦能業務提質增效
摘要:目前原廠進入3D NAND時代,64層3D技術產出大增且96層3D技術將進一步提高產量。由于原廠之間競爭加劇,產能由擴產變減產,預計2019年存儲密度增長率將下滑。我國存儲產業落后,國家大力支持存儲產業的發展,國內企業投資、建廠動作不斷。
原廠進入3D NAND時代
隨著3D技術的快速發展,2018年NAND Flash廠商三星、東芝/西部數據、美光/英特爾等原廠的3D NAND生產比重己超過80%,美光甚至可達90%,但由于2018年第四季度為淡季,原廠減緩Wafer產出,預估2018年全年NAND Flash存儲密度為2260億GB當量,較2017年增長40%。2018年NAND Flash的供應增加,主要有兩點因素,一是為了補足2016年及2017年NAND Flash市場供應的缺口,滿足數據的日益增長的需求,二是由于3D技術的發展,實現了單顆Die容量的大增。
圖1 全球NAND Flash儲存密度增長趨勢(單位:Billion/GB)
(資料來源:中國閃存市場)
64層3D技術產出大增 96層3D技術將進一步提高產量
2018年,美光/英特爾、東芝/西部數據、SK海力士、三星等NAND Flash廠商合力推動64層/72層的3D NAND技術成為主流,專注于逐步提高3D堆疊層數增加單顆Die的容量,同時縮小Die尺寸提高Wafer晶圓Die的產出量。
采用64層3D NAND技術,一片Wafer晶圓(12英寸)約可切割出1000顆256Gb的Die,相較于1znm工藝2D技術每片切割出600多顆128Gb的Die,不僅容量翻倍,而且單顆Die的總數還增加了超過60%,既有利于增加NAND Flash的產量,也可以降低其生產成本。
為了持續提高成本競爭力,確保先進技術在市場上的領導優勢,三星、東芝/西部數據在2018年Q3量產96層256Gb和512Gb TLC NAND搶占先機,美光/英特爾、SK海力士96層技術則在2018年四季度投產。2018下半年是原廠96層3D技術量產初期階段,由于良率不高,一片Wafer晶圓(12英寸)大約可以切割出750顆512Gb的Die,雖然單顆Die的總量不及64層/72層技術,但總GB量仍增加了50%。
預計2019年,96層技術將成為NAND Flash廠商的主流量產技術,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,量產良率也將逐漸提高,尤其是單顆Die從512Gb量產,且向ITb容量升級,預計2019年NAND Flash存儲密度將進一步增長至3100億GB當量。
圖2 原廠3D技術發展趨勢
(資料來源:中國閃存市場)
表1 Wafer晶圓產能分析
(資料來源:中國閃存市場)
原廠產能由擴產變減產 2019年存儲密度增長率將下滑
2018年以來,美光/英特爾、東芝/西部數據、SK海力士、三星等NAND Flash廠商不但在96層以及QLC創新技術上競爭十分激烈,而且還在投資、建廠、擴產等方面開展競爭。
2018年三星投資70億美元啟動中國西安二期生產項目,預計將于2019年三季度投產。三星平澤工廠一樓己實現3D NAND的量產,滿載月產能可達10萬片,二樓分東、西產線,用于生產DRAM和NAND Flash,滿載月產能可達20萬片。三星方面表示未來5年內將投資30兆韓元用于提高平澤廠的生產能力。
2018年6月東芝完成向貝恩資本所牽頭財團出售存儲芯片業務的交易,TMC也將在2019年從東芝總部大樓遷出,開始獨立經營,并投資1400億日元用于Fab 6工廠潔凈室的設備安裝,該工廠己在2018年三季度生產96層3D NAND,還投資約70億日元在巖手縣新建Fab 7工廠,預計將在2019年完成,2020年開始量產。東芝合作伙伴西部數據將在未來3年內投資5000億日元,用于四日市Fab6和Fab7工廠的建設。
美光在新加坡除了Fab10N和Fab10×工廠,還投資數十億美元新建Fab10三期工廠和擴大研發團隊,預計將在2019年中完工,Q4初期投產,2020年逐漸增加產出。英特爾投資的大連工廠二期項目,從2018年Q3正式量產96層3DNAND為了滿足工業、物聯網、汽車等領域對存儲芯片的需求,美光還規劃2030年前投資30億美元擴建美國弗吉尼亞州Manassas的工廠,用于潔凈室的擴建,預計將于2019年秋季完成,并將于2020年上半年投產。
SK海力士投資興建的清州M15廠在2018下半年完成潔凈室安裝,預計從2019年QI開始持續擴大投產量,還投資3.5兆韓元在利川新建M16工廠,預計2020年底投產。此外,SK海力士在重慶投資12億美元擴建NAND Flash封裝測試二期項目,預計將在2019上半年完工。
原廠產能競賽如火如荼時,市場需求卻在2018年四季度驟降,尤其是蘋果iPhone銷量不佳,使得淡季更顯疲軟,再加上全年消費類NAND Flash價格大跌65%原廠不得不改變策略,西部數據減少wafer產出量,并減緩下一步96層3DNAND擴產計劃,三星則縮減平澤工廠二樓的生產規模,美光將2019年投資預算從之前預估的105億美元下修至90億美元。因為原廠的策略發生變化,預計2019年存儲密度約為3100億GB當量,增長率約35%。
中國大力發展存儲產業 企業投資、建廠動作不斷
目前我國存儲產業薄弱,國家鼓勵存儲產業的發展。在3D NAND產品線的布局上,國內的一批具有實力的企業分別從技術研發、產品創新、大數據方案等方面尋求突破,其中的代表有兆易創新、長江存儲、合肥長鑫、紫光存儲、東芯半導體、紫光西部數據等。
圖4 中國存儲產業發展布局重要環節
(資料來源:中國閃存市場)
在3D NAND方面,長江存儲專注于3D NAND研發,已于2018下半年發布突破性的技術—XtackingTM,該技術將于2019年三季度引入到64層3D NAND的量產中,還計劃將于2020年推出128層堆疊3D NAND,緊跟國際主流廠商的腳步。在產能方面,長江存儲武漢存儲基地一期工廠已經于2018下半年進行少量32層3D NAND的生產,并將在2019下半年量產64層3D NAND,該工廠滿載月產能可達15萬片。目前長江存儲己啟動武漢存儲基地二期擴產項目的建設,項目投資為17.8億美元,建成后將進一步擴大武漢存儲基地的生產規模。
除了武漢存儲基地,成都與南京的存儲基地也在有條不紊的建設中。其中紫光成都存儲制造基地的項目總投資約為240億美元,將用于建設12英寸3D NAND存儲晶圓生產線,該基地瞄準國內高端集成電路產品的設計、制造等薄弱環節,進行存儲芯片及模塊、解決方案等關聯產品的研發、制造及銷售;紫光南京集成電路基地項目一期投資約為105億美元,項目總投資超過300億美元,計劃將于2019年建成,主要用來生產3D NAND、DRAM等存儲芯片,月產能可達10萬片。
雖然中國存儲產業起步較晚,但發展較快。隨著武漢二期、南京、成都等存儲基地的開工,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存儲產業的發展。
結語
目前存儲產業技術發展較快,產業競爭激烈。我國存儲產業起步較晚,技術儲備不足,國產化率低。2018年福建晉華遭受“禁售+訴訟”雙重打擊,給國內諸多存儲企業的發展敲響了警鐘,國產儲存芯片的發展任重而道遠。
本文為我公司原創,歡迎轉載,轉載請標明出處,違者必究!
請完善以下信息,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,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