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屬客服號
微信訂閱號
全面提升數據價值
賦能業務提質增效
根據最新的數據報告,華為公司的專利申請量已經在達到了全球第一,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當前華為的科研能力。
華為專利申請量第一
數據顯示,2018年,美國仍是提交國際專利申請最多的國家,達5.61多萬件,緊隨其后的是中國,申請量為5.33多萬件。日本排名第三,為4.97多萬件。德國和韓國分列第四和第五。
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數據顯示,中國華為公司在2018年提交了5405件國際專利申請。相關公司表示:“這是有史以來,一家公司創下的最高紀錄。”曾于2016年奪得申請數量之冠的中國中興通訊公司在2018年以2080件國際專利申請排名第五。在提交專利申請數量前10位的企業中,有6家來自亞洲,2家來自歐洲,2家來自美國。
這份年度報告初步反映了行業趨勢。在技術領域,數字通信超過計算機技術,在已公布專利申請中占比最高,為總量的8.6%。排在這兩個領域之后的是電氣機械、醫療技術和運輸。
國內高校也有亮眼成績
除了中國企業的亮眼“成績單”,中國高校等學術機構的專利申請數也直追美國。路透社報道稱,高校前十名當中有4所中國高校,為歷史首次。其中,深圳大學(201件)和華南理工大學(170件)排名第三和第四,位列哈佛大學(169件)之前。加州大學(501件)和麻省理工學院(216件)排名前兩位。
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表示,中國大學取得如此成就,主要在于中國對創新和基礎研究成果商業轉化的極度重視,以及世界第二大的研發支出。中國已經引入相當于美國拜杜法案的條款,確保政府資助的研究獲得的專利得到利用,這可能會影響中國大學對研究成果商業轉化的態度。
“企業和科研機構,前者以應用型為導向,而高校等科研機構則偏重于基礎性、理論性的研究。”宋國友表示,如果一個國家的專利數在這兩個方面都取得很大突破的話,那么說明該國的技術進步是比較充分的,不存在明顯短板。
創新正“從西方轉向東方”
WIPO公布的另一個數據也很引人注意:亞洲占據去年WIPO專利申請量的50.5%。《日本經濟新聞》報道稱,韓國和印度的勢頭也很突出。印度的同比增長率達到27%。該國最近6年誕生7200-7700家初創企業,采用物聯網等最尖端技術的企業正在增加。
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弗朗西斯·高銳在新聞發布會上說:“亞洲在通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中首次超過半數,對于亞洲這一充滿經濟活力的地區而言,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,凸顯了創新活動從西向東的歷史性地理轉移。”
隨著專利和科研的技術突破在增加,多項行業都能得益于技術的進步獲得新的發展機會,這也是全行業的進步。
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,轉載請標明出處,違者必究!
請完善以下信息,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,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
評論